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澳洲连锁加盟店负面消息频出 "天上掉下的馅饼"到底该不该接?

2018-03-12 Jone 澳洲财经见闻


置顶《澳洲财经见闻》,随时获得最新澳洲财经资讯

欢迎原创作者主动投稿

点击文章底部“写留言”,分享您的犀利观点

觉得字体小的朋友,可在右上角进行设置,把字体调大

喜欢就分享出去,让原创充满你的朋友圈

本篇共3947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前言


近期,澳大利亚两家知名加盟特许经营品牌却相继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救。


首先是Retail Food Group(零售食品集团,RFG)业绩大变脸,引发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股票出现暴跌,单日市值瞬间蒸发上亿。随后,澳大利亚汽油零售商加德士(Caltex)在澳洲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Ombudsman)调查显示“经营方式不可持续” 后表示逐步取消加盟特许经营。


事实上,过去几年内,包括商7-Eleven、达美乐披萨(Domino)、Hungry Jacks汉堡在内的多家特许经营品牌均屡屡曝出欺压加盟商、工资欺诈的丑闻。


要知道,对于很多怀揣这创业致富梦想的小生意主而言,尤其是千千万万赴澳移民的华人而言,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太多的不知所措,创业路上有太多要摸索学习,无数的酸甜苦辣等著去品尝。在众多创业模式中,加盟特许经营连锁店以其系统、规范和比较省心赢得了众多投资人的青睐。


但是,当数个特许加盟品牌先后跌落神坛,我们不禁会问:澳大利亚的特许经营品牌到底怎么了?我们还要不要选择相信并加入目前依然存在的特许经营商?


阅读导航

一、RFG跌落神坛

二、加德士(Caltex)克扣工资、加盟转直营

三、澳大利亚特许经营行业概述

四、澳大利亚特许经营到底怎么了?


RFG跌落神坛


1

零售食品集团(RFG)


总部设在昆士兰州黄金海岸的零售食品集团(RFG)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食品特许经营商,旗下品牌包括Donut King,Brumby's,Gloria Jean's,Pizza Capers,Crust Gourmet Pizzas和Michel's Patisserie,其市值高达8亿澳元,拥有门店总数超过2500家。



自从2006年以每股1美元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RFG在大多数时间里为股东创造了创纪录的利润,股本回报和股息分红,RFG股价在2015年触及7.15澳元高点。在过去的十年里,RFG收购了包括Crust Gourmet Pizzas,Pizza Capers,咖啡连锁店Gloria Jean's,Café 2U,DiBella Coffee和食品制造&分销商Hudson Pacific在内的15个项目,总花费超过5亿澳元,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收购巨头。


然而,最辉煌的过去也抵不过最残酷的现象。在历经媒体大肆的负面报道和业绩下滑之后,曾经高高在上的食品零售集团最终跌落神坛。


根据3月6日《澳洲金融评论报》提供的最新消息, RFG计划在2019年中前关闭多达200家门店。至于具体每个连锁品牌关闭多少家店,RFG尚未公布。在声明中,RGF表示,租金高企、购物中心业绩下降、以及国内加盟商销售额和续约率大幅下滑是导致其陷入“关店潮”的主要原因。


2

媒体负面报道


2017年12月,费法传媒(Fairfax)新闻集团刊登多篇报道,对RFG的经营结构以及商业模式进行了披露。其中更是深入报道了RFG集团欺压加盟商的情况。数百家商店因零售食品集团RFG的残酷商业模式,而面临破产。


自报道刊登后,100多家加盟商均纷纷挺身而出,描述自己在RFG体制下的经历。有人甚至因此而婚姻破灭,或退休金毁之于旦,或惨遭破产。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加盟商Wayne Hong称,自己简直就如奴隶般生活着,“他们把我们像狗一样对待”。还有许多加盟商皆声称该公司监视他们,并收取特许经营费等各项费用,以此推动品牌稳定发展,并从中获得高额利润。


总部位于新州的Michel's Patisserie加盟商表示:“我终于安心了,这件事长久以来如鲠在喉,如今终于得以公之于众。”另一名加盟商称:“2017年1月,我不得不将Crust Gourmet Pizza Store的业务进行清算,我的房子、退休金和储蓄都没了,现在只能靠着养老金生活。”


3

糟糕的财务业绩


RFG上周公布的糟糕财务业绩是导致市场卖空情绪明显的又一诱因。


据悉,上半财年,集团录得净亏损8,780万澳元,较2016下半财年盈利3270万澳元“严重变脸”。税前收益也大幅下降282%,达到1.008亿澳元。值得一提的是,RFG集团减值总额高达1.38亿澳元。其中包括“品牌体系减值”8400万澳元、“关店减值”3570万澳元、库存、工厂和设备折旧减值1830万澳元。


此外,公司还宣布无限期推迟股息派发,导致股东失望情绪甚浓。


4

前景甚是惨淡


RFG在近期发表的声明中表示,鉴于集团正在进行业务审查、并且尚未作出决策,该阶段尚不能预测全年的业绩。


雪上加霜的是,RFG的负债已经高达2.597亿澳元。西太银行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也拒绝继续贷款给RFG。


据估计,未来一年内,RFG的负债收益比将由目前的2.5倍进一步提升至3倍。这也就意味着RFG必须在2019财年实现税前收益至少9000万澳元。而按照目前的业绩水平,实现该目前显然难度不小。


加德士(Caltex)克扣工资、加盟转直营



加德士(Caltex)是澳大利亚主要的运输燃料供应商和方便零售商以及唯一的综合炼油与营销公司,同时也是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据商业内幕网报道,澳洲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Ombudsman)称,加德士加油站零售网络中,有3/4的加油站克扣工人工资,并警告这种经营模式不可持续。


专员署早前接到举报称,加德士油站克扣甚至不发工资、以不记账的形式现金发薪,并威胁工人如果投诉就要解雇甚至取消签证。专员署于是对其展开调查。


克扣工资,加盟转直营


调查员在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和阿德莱德走访了23家加德士加盟店经营的25个汽油零售点,发现仅6个符合工作场所法规,不合规比例高达76%。许多遭克扣工资的工人是来自非英语背景的年轻人。


专员署对加德士发出了9张侵权通知、11张违规通知和16张正式警告。在一个月的评估期内,26名工人收到了遭克扣的工资,总额为9,329.85澳元。由于油站保存的记录多有缺漏,专员署的调查甚至无法确定“克扣工资的真实程度”。2家加盟商涉嫌伪造记录而将遭起诉。


公平工作委员会调查专员詹姆斯(Natalie James)直斥加德士的相关行为已成为“惯例”、“重复发生”。她说:“在受审查的站点,大量雇员都是年轻的移民工人,正如我们所知,他们面对职场剥削问题尤为脆弱,而且不情愿去投诉虐待行为。”


调查还发现,23个违规加盟运营商中,有17个来自非英语背景的国家,其对联邦职场法规极不了解或毫无经验。詹姆斯称,专员署曾邀请加德士加入合规合作伙伴项目,但加德士并未作出承诺,也未讨论细节。


根据加德士上周向澳交所递交的公告,其会逐步取消加盟特许经营模式,而转为转为公司直接运营。


澳大利亚特许经营行业概述


特许经营品牌


目前,澳大利亚特许经营品牌大约有1120个;较2014年的1160个有所减少。


尽管特许经营品牌数量出现减少,但是单个特许经营体系内的单位数量却出现适度增加。


特许经营单位


目前,澳大利亚商业形式特许经营单位70,700个,另有直营单位8300个;合计共有79,000个特许经营单位。尽管商业形式特许经营单位数量略有增加,但是直营单位数量亦有所减少。因此,自2014年以来,特许经营单位总数未有变化。


目前,澳大利亚小微企业中,特许经营单位占4%。此外,机动车和燃油零售行业特许经营门店数量估计分别为6050家和4618家。


过去两年,特许经营行业缺乏实质性增长符合澳大利亚的经济基本面状况。澳大利亚特许经营主要以零售业为主导,而过去两年,澳大利亚零售业(尤其是非食品零售业)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相比之下,食品零售业凭借创新和产品种类方面的优势更具弹性。据预计,未来零售行业洗牌仍将持续。


销售营业额


2016年,澳大利亚商业形式特许经营单位总销售收入估计为665亿澳元(2014年:650亿澳元)。另外,机动车特许经营单位和燃油零售特许经营单位销售额分别为434亿澳元和360亿澳元。两者相加,整个特许经营行业总销售收入估计为1460亿澳元(2014年:1440亿澳元)。


商业形式特许经营就业情况


尽管澳大利亚经济近几年相对平稳,但是特许经营行业就业人口数量自2012年开始逐步增加。其次,全职工作的人数比例出现上升,表明前景乐观。同期,就澳大利亚整体经济而言,全职就业人口却略有下滑。据估计,目前特许经营品牌从业人数超过470,000人。下表为2012年-2016年间特许经营品牌从业人数的变化。



特许经营品牌特征


行业


在所有特许经营品牌中,零售(非食品)行业占27.1%,食品和酒店住宿行业占比18.1%,行政和支持性服务行业占比14.7%;其他服务业占比29.6%。



规模


不同的特许经营品牌之间的规模差异很大。本报告将特许经营品牌分类为规模较小体系(≤50个特许经营单位)和规模较大体系(>50个特许经营单位)。


小型特许经营品牌往往比较年轻,特许经营单位中位数为15个;相比之下,大型特许经营品牌更为成熟,特许经营单位中位数为117个。


就整个特许经营行业而言,2016年,各大特许经营品牌内部呈现持续扩张的特点。其中,服务业特许经营品牌增长最为突出。


运营年限


60%的特许经营品牌运营时间超过10年。在正式开始特许经营活动前,品牌试运行时间中位数为两年。


特许经营单位启动成本


新开一家零售业特许经营单位的总启动成本约为287,500澳元。相比之下,开设一家非零售业特许经营单位的总启动成本则为59,750澳元。其中包括初期特许经营费31,500澳元(零售业)和28,000澳元(非零售业)。


特许经营纠纷


据报道,25%的特许经营授权商同加盟商户发生过纠纷。特许经营品牌与纠纷涉及加盟商户中位数为每个品牌两家加盟商户。就所有行业而言,加盟商户与特许经营授权商存在纠纷的比例为1.8%,与上一次调研结果大体持平。最常见的纠纷原因是加盟商依从性、沟通问题以及费用问题。


国际业务


本次调研中90%的特许经营品牌均是澳大利亚本土品牌;其中32%的连锁品牌目前拥有国际业务。这一比例与2014年的调研结果一致。据统计,新西兰仍然是澳大利亚特许经营商境外业务的主要目的国。


在经济相对平稳、零售业疲软的背景下,过去两年,澳大利亚特许经营行业表现良好。品牌持续整合、内部持续增长。据预计,未来12个月内,特许经营单位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就销售营业额而言,特许经营行业的销售营业额略有上升。


此外,特许经营行业就业人口呈稳步上升态势,全职就业岗位有所增加。简而言之,2016年澳大利亚特许经营调研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特许经营行业日益成熟,在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仍可保持不陷入衰退。


澳大利亚特许经营到底怎么了?


特许经营模式本身的问题?


简言之,事实并非如此。特许经营模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加盟商和特许商之间的特许经营关系。


2012年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独立的个体经营,特许经营企业劳资关系相关法律依从性相对更高。法国的数项调研显示,特许经营商可以从总公司的营销、研发和培训中受益。


研究者Lorelle Frazer指出:“此外,加盟商户表现比直营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特许经营模式本身并无问题。好的特许商可以给加盟商提供品牌、营销等一站式的支持。反过来,加盟商的持续加入可以迅速提高特许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增加其价值和收入。当然,这种双赢局面建立的前提自然是良好的特许经营关系。


特许经营协议如何运作?


简言之,特许经营商通过向授权商缴纳或不缴纳首期加盟费,并按照营业收入的部分比例支付给授权商,以获得后者的品牌的支持以及原料配送等。但是,事实上,很多加盟商在签署此类特许经营协议的时候往往低估了其中的财务风险。


特许经营协议会对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束。Jenny Buchan副教授表示:“一家特许商可以授权多个加盟商户,同时签署多份特许经营协议。相比之下,加盟商一生中可能只会选择一家特许品牌。”


特许方和加盟方的职责是什么?


简言之,特许方向客户(以及股东)负责。加盟方则对自己的员工以及合规性负责。


假设一名客户对自己从加盟店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则可能会不再光顾这个品牌而选择其他的品牌。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特许方往往会控制和最终产品息息相关的整个环节,如价格、供应商和卫生规定等等。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特许品牌为了扩大品牌效应,实现短期内迅速扩张,他们往往会引入风投等投资者进入。伴随风投等投资者的进入,为了迅速兑现最初投入,他们往往会牺牲产品和服务质量。


尤其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加盟商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现入不敷出是常态,所以会想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减少运营成本,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使用通过虚假合同雇佣持度假签证来到澳洲的非法海外员工,并尽可能的压低薪酬。


遇上不良特许商,加盟商和工人怎么办?


2017年9月,《澳大利亚公平工作法》(the Fair Work Act)修正案获得议会通过,旨在就特许商违反行业法律行为进行相应惩罚。


但是。如Louise Thornthwaite所言,工人在获得自己的权利、以及就相关损失进行索赔时仍然面临不小的困难。


他说:“很多工人,尤其是初来澳大利亚的移民,他们对自己享有的权利根本就不清楚。此外,向公平工作委员会(Fair Work Commission)上诉历时不短,且成本不菲。因此,除非工人受工会保护,不然上诉这条路几乎根本就走不通。”


此外,特许商相对加盟方/工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优势。其具有充足的资源和聘请有专业的律师团体。因此,在和特许商的诉讼中,加盟商往往只能吃哑巴亏。


END


在美丽的澳洲,拥有自己的一家小店,过着充实富足的生活。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梦想。


然而,实现这个梦想远远没那么容易,甚至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坑和陷阱。


在很多加盟商的招商函上,以下字眼我们再熟悉不过:


“作为一个拥有多个食品品牌的公司,我们支持了无数的中小商户,帮助他们赚取利润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的成功来源于我们加盟商的成功——他们蓬勃发展,我们才能蓬勃发展。我们致力于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支持,为他们的员工和顾客创作一个持续发展的零售环境。”


但是,谎言太美,天上不会掉馅饼!实现梦想的路上,多一份谨慎,多一些研究,多获取专业意见,或许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本文信息来源:悉尼先驱晨报、澳洲金融评论报、The Conversation、Ibis World


推荐阅读

08

03-2018

原创 |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移民澳大利亚,却在中国赚钱?

02

03-2018

原创 | 你要为澳洲垃圾买单了 但你居然还不知道为什么

22

02-2018

原创 |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Airbnb搞乱了整个社会吗?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